台灣旅遊中,苗栗的特色除了客家文化外,就是相較於自然方面的景點。台灣蠶蜂昆蟲教育館在苗栗公館鄉館南村261號,也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的所在,不過農業改良場是不開放參觀的,只開放農業博覽館、生物產業館、蠶業文化館三區以及戶外的毛毛蟲生態園區。基本上館區比較偏向海報展覽室的感覺,有些內容其實對於一般民眾而言會比較枯燥,所以我推薦給比較熱愛農業、地理、昆蟲的朋友參觀。昆蟲標本是我本次參訪最喜歡的部分。
內容索引
Toggle資訊整理
更新日期:2016年6月 [資訊勘誤]
景點資訊
- 景點:台灣蠶蜂昆蟲教育園區
- 地址:苗栗縣公館鄉館南村261號
- 營業:
- 星期二-五:08:00–12:00、13:00–17:00
- 星期六-日:08:00–12:00
- 星期一:休息
- 農曆春節休館
- 收費:全票50/半票30/另有其他票種
- 聯絡:官網、電話(03-7222111)
- 資訊以官方公告為主。文章為主觀感受,僅供參考!
遊記
〈農業博覽館〉、〈生物產業館〉這兩館中間有走道相連。
農業博覽館
這裡其實是要收費的,全票50元、優待票30元,這個價位其實是可接受的,畢竟能夠停車、冷氣、清潔維護。買票時,阿姨他們偶爾會穿插道地的海陸腔客語,其實我有聽沒有懂,但覺得很有趣!〈農業博覽館〉一進去後先介紹腳踏車發電的裝置,這種用體力發電其實只能當作遊戲玩玩就好,因為發電效率是很差的。當然這種科學教育應該普及,但這絕對無法取代基載電力的。
一進入館內,幾乎1:1的模型其實真的嚇了我一跳,那時沒注意看,還真的以為有個人凶狠的盯著我呢!這裡介紹一些台灣文化,包含閩南人、客家人、原住民等。
- 圖上層三張:風穀機、椿麻糬器具、客家農舍
- 圖中層三張:飲食文化差異、原住民狩獵、原住民婦女織布
- 圖下層三張:狩獵陷阱、原住民圈養文化、原住民傳統服飾
往二樓走會進入到農作與地質相關的介紹,例如圖下方三張小圖中介紹不同地質所合適栽種的作物:
- 紅土台地地區農耕條件不佳,適合種花生。
- 濱海多沙地,適合種植西瓜。
- 水田表土因長期浸水在還原狀態後呈現灰色。
另外有介紹不同土質的特色,像是福基系、翻子坡系、上枋寮系、大茅埔系、香員窩系、栗子員系。
布置的風格挺不錯的,不過卻都是以簡報為主,其實對一般民眾來說會有些枯燥。二樓的冷氣比較小,所以比較悶一些,燈光是自動感應式的,有時看得太久的話會自動關閉,然後就要回頭找燈光的感應器,其實有點小尷尬,不過想想這樣比較省電也就還好了(畢竟這裡參訪的人並不多,一直開冷氣或是全天不關燈真的很浪費)。
生物產業館
走出了無聊的簡報區,經過館間通道,直接從農業博覽館走到生物產業館,看到超大型的模型藝術,仿佛自己就是一隻螞蟻穿梭其中一樣,蜜蜂放大後看起來挺恐怖的。這裡似乎專門介紹蜜蜂和昆蟲的相關常識了。
蜜蜂的大型模型,介紹蜂王、雄蜂、工蜂的不同社會型態差異。
蜂王是一個組織的中心,讓整個蜂群活動井然有序;雄蜂主要是負責配種的,對養蜂人來說,雄蜂的個體大、食量多,又不加入生產行列,因此常常在化蛹期就被割除,作為食材的一種。蜜蜂的刺是特色自產卵管,因此雄蜂沒有刺;工蜂則是負責做工的,我們所享用到蜜蜂的產品都是來自他們的貢獻,工蜂是雌性的。
各種不同種類的蜜蜂標本,不過沒有看到中國蜂和義大利蜂的標本,我一直想比較看看這兩種最常被用來養蜂的蜂種其實體上的差異。
蜜蜂的蜂巢呈現六角形,是非常高明的建築手法,六角形最能利用空間的形式且其結構也最為堅固。裡面介紹很多關於蜜蜂的生態習性、養蜂的知識,以及養蜂所收穫的產品。
還有紙質的蜂箱,這個還蠻有趣的,省去一般蜂箱的成本,用厚紙板做成的紙箱居然也能養蜂。
接著還有介紹一些關於蜜蜂的相關創意產品。蜜蜂的相關介紹也就到這邊,接下來順著路線往樓下走就是關於其他昆蟲的介紹。(想捏~)
一樓的生物產業館讓我很感到興趣,這邊很多製作很用心的昆蟲標本,在標本旁邊都有註記相關的知識。昆蟲的主要型態特徵為:
- 身體區分為頭、胸、腹。
- 都有一對觸角、一對複眼及0~3個單眼。
- 0~2對翅,除了昆蟲以外的節肢動物都沒有翅,因此只要遇到有翅的節肢動物,幾乎就能判定為昆蟲。
- 成蟲具有三對足,運動器官集中在胸部,可分成三節,每一節有一對足。有翅的昆蟲其翅位於第二第三胸節。
- 昆蟲的胸、腹具有氣孔,以氣管連接形成呼吸系統。
- 左上:我是很喜歡蝴蝶的,有藍色金屬光澤的摩爾佛蝶(Morpho rhetenor)讓我看了超級久,都捨不得離開。摩爾佛蝶多數集中在亞馬遜流域。
- 右上:綠燕蛾(Urania leilus)和彩燕蛾(Urania ripheus)分別分布在南美洲和馬達加斯加,常被誤認為是蝴蝶,但他們是蛾類呢!有「最美麗的蛾類」的美稱。
- 左下:蛇頭蛾(Attacus atlas)是世界上最大的蛾類,這個蛾類的標本幾乎跟我的手掌差不多大了!
- 右下:枯葉蝶(Kallima inachus),是擅長擬態的蝴蝶,平常在郊外仔細一點也能看見喔!
- 左上:膜翅目(Hymenoptera)的昆蟲只有兩類,便是蜜蜂和螞蟻,是昆蟲綱第三大的目。其特色就是在於完善的社會性,有階級、分工、組織。如果有上過高二的生物課的話,也會知道螞蟻和蜜蜂的生殖與遺傳是十分特殊的,雄蜂或雄蟻都是孤雌生殖,因此染色體數都只有N,而工蜂、工蟻或是蜂后、蜂蟻則是需要經過受精,因此染色體是2N。
- 右上:蟬,在文學作品中常常出現以諧音方式表示「禪」,抓蟬是許多小孩的童年記憶吧!
- 左下:蜻蜓和豆娘都屬於蜻蛉目,豆娘看起來比較細,而且複眼分得比較開,休息時翅膀合起向上,牠們的幼蟲都稱為「水虿(ㄔㄞˋ)」,小時候可是水中霸主喔!不過如果相比,蜻蜓還是比豆娘兇,至少有看過蜻蜓吃豆娘,但還沒看過豆娘吃蜻蜓呢!
- 左上:天牛因為頭上有細長如牛的觸角,又經常在空中飛翔,因此得名。
- 右上:金龜子的特色就是體型比較圓壯,但這標本第一排中間的是獨角仙喔,可能是放錯了!
- 左下:抓鍬形蟲和獨角仙是許多小孩愛上昆蟲的原因,鍬形蟲前方的大顎是其最顯著的特徵。
- 右下:兜蟲是體型算蠻大的昆蟲,可以大至15cm呢!(大約一個手掌大吧!)
毛毛蟲生態園區
走出生物產業館後,還有毛毛蟲生態園區,讓我好期待啊!
進來之後卻沒看到什麼蝴蝶,可能是時間不對吧?!另外他的生態園區並沒有密封,因此也有可能是飛走了。不過還是有一些小昆蟲躲在其間。
- 左上:夜合花,是客家婦女花的象徵,白日看起來無異,夜晚卻花香轉濃。
- 右下:尚未查到該昆蟲俗名。感覺可能是天牛科的昆蟲。
比較震驚的是,看到滿地青斑蝶的殘翅,其實有點難過的說。不過在園區外面還是有捕捉到一隻紫斑蝶,覺得可能是斯氏紫斑蝶吧?!
蠶業文化館
接下來四點十幾分準備要逛最後一個展區,也就是台灣蠶業文化館時,一直無法開門,想說參觀時間是到五點沒記錯,於是就跑去問售票阿姨,他們說,這個館的管理員剛剛去載長官去高鐵站了,今天應該已經提早下班了。一整個覺得很不開心,所以現在公家機關的人都可以提早下班?
總之明明規劃好時間的,卻因為公務人員要拍長官馬屁所以提早下班,因此這次我是無法看到了。我在考慮是否要寫信去問問苗栗縣政府這種情況是否合理?因為他們把提早下班這件事情說得振振有詞。因此我在此篇文章註記待補充此部分的資訊,如果以後有再來再說,不過這邊並不好到達,要花油錢和門票費,我需要考慮一下是否有必要急著補充完這沒逛到的最後一個館。算是有點敗興,畢竟不是我錯過時間,而是管理員跑走了啊!
然後在其旁邊還有一個釀酒實驗室,不過這邊已經不開放參觀了,酒甕也都擺在外頭了,不過這樣看起來真的蠻有設計感的啊!
結語
苗栗台灣蠶蜂昆蟲教育館我不會推薦給每一位朋友前來,但如果您對土壤、地理、養蜂、昆蟲有些許的興趣的,我認為來此一逛應該會帶來一些收穫。不過為了避免發生管理員提早下班而沒逛完的憾事,最好提早一點來,雖說是五點閉館,不過看樣子這裡公務人員的潛規則是四點走人,所以規劃上要稍微斟酌一下。
相關文章
附錄
攝影資訊
- 時間:2016年6月
- 器材:
- Canon EOS 600D
- Canon EF-S 18-55mm f/3.5 -5.6 IS II
參考資料
- 作者〈文章名稱〉,出版/網站(時間)
- 撰風〈【筆者介紹】撰風:寫!相似群體裏一份渺小卻耀眼的獨到〉,撰風 – 翻閱,城市的溫度(2019/1/1)
- 黑風堂丼飯.燒烤食堂〈2019/5/14動態貼文〉,Facebook(2019/5/14)
Facebook留言
Wordpress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