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冰花》是台灣著名的客家文學家鍾肇政所寫的一本小說,也是因為該小說被改拍成電影,因此成為了鍾肇政最家喻戶曉的一本著作。魯冰花譯自英文Lupinus,有趣的是,其客語唸法如諧音「路邊花」,這也直接點明了主角古阿明的處境。全文旨在利用故事中古阿明的悲劇來凸顯社會問題,再利用郭雲天老師的內心交戰來闡述現實與夢想的隔閡。

書訊

  • 書名:魯冰花
  • 作者:鍾肇政
  • 出版社:遠景出版事業公司
  • 出版:2004.10初版,2010.02四版

故事大意

郭雲天因病休學而來到了水城鄉指導學生參加繪圖比賽,意外的認識了古阿明與古茶妹。他發現生活困頓的古阿明對繪畫卻有敏銳的感覺與過人的天分。他在擅自選擇晉級人選後,校長受人進言指責了郭應該要尊重其他老師的意見。

郭在學校內發現他對林雪芬老師動心了。林雪芬與弟弟林志鴻是當地有權勢的鄉長的兒女,身為鄉長的父親為了虛榮心堅持要求其子林志鴻獲得校內繪圖比賽初選。校內大多數職員為了攀附與鄉長的關係,而不支持古阿明代表出賽。古阿明喪失比賽資格,心情低落,郭雲天也備感自責。事後林志鴻獲得全縣繪圖亞軍,郭被冷嘲熱諷,而他與林雪芬之間的曖昧也因為身分地位的懸殊而漸行漸遠。

郭雲天暗裡被施壓而「主動」辭職後,林雪芬才後悔自己因為身分地位的關係而忽略了他的愛,因此他想堅持郭在離校前對古阿明繪圖上的重視,重新幫助古阿明獲得下次的繪圖比賽的代表權。

然而,古阿明突然重病而死,令林雪芬備受打擊。直到郭雲天私下送出古阿明的作品在國外得了特獎,曾經看不起古阿明的人才認為他是天才,可是天不天才又有有甚麼用?魯冰花謝了明年還會再開,但人一旦死了就甚麼都沒了。

佳句摘錄

項次佳句摘錄頁次個人主觀解讀
1對一個從事藝術工作的人而言,發現知音該是最欣喜的。p.11點明對熱愛藝術的人而言,熱情與喜愛遠遠超越了身分貴賤與地位,然而往後的現實的黑暗卻讓他深陷為難--究竟為何有地位的人才能在藝術上比較順風?
2他又有生就的一副慈悲心腸,……像古石松那種脾氣的人是註定要失敗的。p.38社會道德觀告訴我們要慈悲,然而慈悲的人反而生活的最狼狽,現實的結果造成心理的矛盾。
3小朋友的一切,也好像成為清冽的泉水,把沾滿郭雲天身上的汙垢一層層滌去。p.66郭雲天接受到了現實的黑暗,只有透過小朋友直率與天真才能不斷告訴自己,熱愛藝術不該是為了奪權謀利的,也呼應到第一句摘錄。
4用錢來衡量一條生命價值,在他簡直是不可思議的。p.82然而「利益」就是造成道德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5光明:這兒並不缺少;但唯有其光明,相對的也就免不了有黑暗。p.99黑暗很可怕,但心中有陽光就能勇敢面對。然而最可怕的是,當你心中的陽光也帶有些微黑暗的時候,你就讓自己勇敢的理由失去了立足點,這些微的黑暗,就是來自自我價值觀探討時的為解開的矛盾點。
6周遭的人們總算是允許這小天地的存在,然而他們仍然是社會的一環,免不掉勾心鬥角。有時甚至一手伸進小天地裡抓取小朋友們來當作自己的護身符與武器。p.99
7林長壽:「我不懂?我只信任眼睛看見的。」p.108反思:藝術的追求本來就不是眼睛所能看到的。包括我們所追求的價值觀也不應該是眼前的利益所能衡量的。
8林雪芬:「我常常覺得悲哀。出生在有錢人家,並不是幸福的。」p.118舊時門當戶對以及鞏固地位的想法會侷限一個人的思想與生活。為何不幸福?因為無法放下手中既有的利益,然而感到最悲哀的問題是:不是不肯放,而是現實的生活不容你放下,縱使你懂得這個道理。
9那是一副雙曲線,從無限的地方來,到了另一個頂點--那是兩條線最接近的一刻了,可是他們終究不能交接;過了那個頂點,又各項無限遠的地方奔去。p.189
10老師,天才有甚麼用?人死了,不是都完了嗎?p.237一語驚醒夢中人。生前因地位而被冷落的古阿明,死後不論再怎麼緬懷都於事無補。
11魯冰花謝了,留下一粒粒種籽,明年又會開出一片黃色花朵點綴人間;而在這一開一謝之間,使茶園得到肥份。然而人世間可真的天才之花謝了,到底會留下一點甚麼呢?他迷惘了……。p.239生命的殞落會帶給下一代更美好的滋養。然而被冷漠的天才,被衡量的藝術,只能在殞落後悔不當初。

挑選讓我自己有最大省思的摘錄:第10句、第11句。

原著與電影比較

項次原著楊國立《魯冰花》陳坤厚《新魯冰花:孩子的天空》
1無再作畫。無簽名。無再作畫。簽名「傻瓜」古阿明和郭雲天初相遇時,古阿明在郭雲天的畫上再作畫。
郭雲天畫上簽名「雲天」。
簽上「傻瓜」是一個很有趣的伏筆,郭雲天之後與眾人抗爭力保古阿明的行為,在所有人看來就是傻,傻的是他不懂討好有權勢者。這是值得思辯的。
2校長講話吞吐,總是語帶「這個…‥這個…‥」校長講話吞吐,總是語帶「這個…‥這個…‥」校長講話稍穩重。
3郭雲天尚未大學畢業。郭雲天尚未大學畢業。郭雲天已大學畢業。
4古阿明為國小三年級古阿明為國小四年級古阿明為國小四年級
5古阿明有弟弟阿生,生病後有康復。古阿明無弟弟。古阿明有弟弟阿生,生病後過世。
6古阿明的寵物是貓。古阿明的寵物是狗。古阿明的寵物是貓。
7古阿明的母親還在世,阿嬤已去世。古阿明的母親和阿嬤都已去世。古阿明的母親和阿嬤都在世。
古阿明的母親、祖母是否還在世?這個問題在古阿明死後,會影響到古阿明其他家人的心理狀態的調整。
8古阿明是在自己家裡去世古阿明是在河畔去世古阿明是在醫院去世
9林長壽為當地鄉長林長壽為當地鄉長林長壽為當地議員
10古阿明落選時是在竹叢折蠟筆古阿明落選時是折蠟筆丟到河裡古阿明落選時是在地方廟裡折蠟筆
11郭老師沒有幫忙抓茶蟲郭老師帶學生一起去茶園寫生抓茶蟲郭老師和林雪芬家庭訪問時,郭老師和古阿明一起抓茶蟲
12古茶妹是古阿明的姊姊古茶妹是古阿明的姐姐古茶妹是古阿明死後才出生的妹妹
若如電影新魯冰花的結果的話,那麼古茶妹這個視角所看到古阿明就會有所不同,畢竟不是一起經歷過的,透過言傳的感悟也是有限。
13古阿明死後才得到全世界優選的通知古阿明死後才得到全世界第一名的通知古阿明死前便得知得到全世界優選的通知
在生前被通知得獎和死後才得獎對於古阿明而言是不同的感覺,生前得獎至少還有被肯定,在文章最初寫到:「對一個從事藝術工作的人而言,發現知音該是最欣喜的。」因此新版的魯冰花雖然也是悲劇,但悲中帶喜。

原著電影比較中,我個人認為造成影響最大的三個點是:第七個、第十二個、第十三個。

心得暨省思

《魯冰花》很重視在人物思辯自我價值上的表現,在小說中很巧妙的運用小朋友天真無邪的態度(縱使是林志鴻也是),來映照郭雲天老師所看到的職場鬥爭,而郭雲天老師其實不過一個大學生(小說)或一個剛從學校走入社會的新鮮人(電影),他所扮演的就是呈現兩個不同階段之間的矛盾點,一個即是天真無邪的學生心態,一個是以利益為出發點的社會:我們有改變舊有陋習的心,但卻無能為力。在小說中提點到的議題大多和弱勢族群有關,也是最能直接聯想魯冰花(路邊花)的低層社會階級的處境。

追求夢想的牽絆?換個方法來實現也行

郭雲天扮演的是一個追求夢想與面對現實的過度者,也是我們一般剛入社會,有理想有抱負的新鮮人常常會遇到的問題:當你堅持最正義的作法時,卻因為眾人為了私利而被反對,你會怎麼處理?小說告訴我們,郭雲天跟我們想的一樣,他很堅持,但他還是失敗了!所以我們咒罵現實不公不義。確實不公不義,但是等等,我們可以換一個方法來實現自己的追求嗎?畢竟林志鴻也不是那麼差啊!浪漫主義和寫實主義的畫風並沒有哪個是絕對的優秀,那是郭雲天打從一開始就為林志鴻貼的標籤,也為讀者貼的刻板印象。這對林志鴻來說太不公平了,如果林志鴻之後懂得把生命的啟發思想放入寫實的畫風中,他或許會成為另一種風格的大師。

所以我們不該無腦堅持,但也不意味我們要隨波逐流。我們先分析:

  1. 有錢有勢的人想要虛名
  2. 眾人想要攀附權貴
  3. 你口中的天才對於一般人而言根本無所謂,因為我們不攀附就混不下去,我只能確保自己的存活因此無法支持郭雲天

如此一來最重要的就是考驗郭雲天的事情處理能力以及交際手段,只要讓權貴的鄉長把目標從學校代表的爭取移開就可以,世界上的比賽那麼多,林志鴻畫得也不差(只是死板),找到另一個重要性質的活動給另一個沒獲選代表的人參加,那麼郭雲天可以獲得兩邊的支持與讚美,也不用搞到古阿明氣急敗壞的折蠟筆了。當然如此一來這個故事就太平和了,完全沒高潮啊XD!

試圖左右逢源的謊言被戳破最痛

第二討論的是郭雲天在小說中的教學心理,他在文中明知自己是力保古阿明入選的,卻又對林志鴻撒了謊,看到這部分的時候,我心中充滿了感慨,或是帶了一種詬病的想法。要是古阿明入選,那造成傷害的就是另一個小朋友,然而並不能因為林志鴻家中比較有地位與身望就該遭受到這種傷害。相反的,林志鴻入選了,要是哪天林志鴻在下課的時候和古阿明一聊這件事,是不是古阿明會認為是郭雲天欺騙他畫得很好,而造成更大的心理傷害?賈伯斯說過:「Don’t lie, cause those people who believe your lies are also the ones who believe in you.(不要騙人,因為你只能騙到相信你的人。)」這句話我非常的認同,尤其是你越重視的人就越不該去欺騙他,我寧可私下把事情的真相告訴古阿明,讓他了解到現實的處境,放棄一個縣市比賽不代表自己藝術將滅。可是郭雲天卻撒了謊,不論是誰入選,都注定要在另一個人心裡留下陰影。

不要等到失去才開始後悔

第一個後悔,林雪芬一直迴避郭雲天的愛,直到郭雲天被逼迫自動辭職後,才試圖想幫助古阿明以彌補自己的懦弱。在《亞細亞的孤兒》中,內藤久子不正視胡太明的愛是出自他自以為是的優越感;然而在《魯冰花》中,林雪芬迴避郭雲天的原因,是他不敢突破自己父親企圖鞏固的門當戶對,直到郭雲天離開,她才覺醒這種舊有制度的思想是多餘的,真愛就應該追求。但至少她覺醒了。第二個後悔,是古阿明在死後獲獎,大家才正視他是一個繪畫天才,可是古茶妹卻說:「老師,天才有甚麼用?人死了,不是都完了嗎?」全篇中心思想最後點出,也讓古茶妹這種率真的表現使那些教職員間利益的爭奪顯得醜陋不堪,也是讓許多人惋惜與落淚的地方。

如果古阿明最後依然沒有獲獎?

《魯冰花》結局是古阿明獲獎卻死去,乍看是一個悲劇收場,其實最後還獲得了世界級的肯定,應該算是悲中帶喜,這是作者安排的一個迷思。如果最後古阿明還是沒有獲獎呢?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古阿明依舊是很棒的創作者。我提出這個問題的用意是告訴大家,我們身邊其實也有很多沒有獲獎的天才,獲不獲獎不能完全的否定一個人的存在和能力,尤其是藝術這種東西,有的是陽春白雪,有的是下里巴人,郭雲天的標籤貼得太嚴重導致一種讀者的刻板印象。藝術沒有絕對,就算古阿明沒有獲選參賽資格,或是世界比賽沒有得獎,那也沒什麼,我們無須為了一張獎狀而喪失你最初對一件事情的熱愛,堅持所愛的古阿明,他依然值得在繪畫上被持續的肯定,而且他早已獲得比任何一張獎狀都更大的榮譽--他有知音,這是文初郭雲天就點出的一件重要的事情。然而郭雲天沒有開導古阿明的一件事情,或許他自己也為了追逐那張獎狀而迷惘了。當然如果是為了比賽的獎金那就另當別論了,因為目的不同啊!XD

閱讀筆記

點圖開啟原圖(4177 x 1627)(字跡有點潦草,請多包涵)

note

閱讀心得與筆記
0

Facebook留言

Wordpress留言 (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